五金行業反傾銷事件頻頻出現,在歐美債務危機的背景下,貿易保護主義再次卷土重來。面臨眾多貿易壁壘“圍攻”,中國
五金工具企業如何從“圍城”中走出去?
反傾銷事件“漫天飛舞”
事件一:近期,歐盟鋁散熱器生產商聯合會向歐委會遞交反傾銷申訴,要求對中國輸歐的鋁散熱器發起反傾銷調查,指控中國產品傾銷幅度為37%,并建議選擇俄羅斯作為替代國。
事件二:8月18日,阿根廷工業部貿易管理及政策副國務秘書處照會我處,通告根據阿工貿國務秘書處2011年第508號決議,阿方已結束對原產于中國和巴西的不銹鋼刀片的反傾銷調查,并決定不采取最終反傾銷措施。該決議于2011年8月10日起生效。
事件三:近日,哥倫比亞貿易工業和旅游部外貿司函告中方,稱其正在評估是否針對原產于中國的鋁材發起反傾銷調查,并將及時通報中方評估結果。
事件四:截至8月18日,今年紹興市自行車出口量為“零”,紹興市自行車雖然歷年出口量一直都不大,但“零”卻還是首次出現,這既是一個信號,也是一個印證:其實就在這個月,歐盟委員會向中方遞交相關通知稱,將對中國自行車繼續征收5年48.5%的懲罰性關稅,陷入債務危機的歐洲在受到經濟增速放緩、失業率上升等重重打擊下,貿易保護主義勢力更盛。
事件五:世貿組織上訴機構前不久發布中國起訴歐盟對華碳鋼緊固件反傾銷措施案的裁決報告,裁定中國勝訴。此案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十年來起訴歐盟中首次獲得勝訴的重大案件。這一判決將進一步阻撓歐盟實施反傾銷舉措,迫使歐盟修訂相關貿易法規。
面對眾多反傾銷事件,緊固件反傾銷勝訴案確實給國人企業帶來了希望,但是中國五金企業不能掉以輕心,真正的外貿出口輝煌之路還很漫長。企業以量取勝的時候已經“明日黃花”,中國五金企業需要抓住外貿需求的變化而進行轉型升級。
五金企業如何突破
歐洲的經濟增長與就業機會更多靠中國、印度、巴西等新興經濟體高速發展的帶動,但由于歐洲與這些新興經濟體存在"產業差",必然導致出口中高端產品的德國、法國等國家受益,進口中低端產品的西班牙、葡萄牙、希臘、意大利等國家利益受損,中國五金企業面臨此種情況該怎么辦呢?
首先,中國五金企業應調整思路。在品牌服務等方面提升企業形象,這也是改變“made in China”廉價形象的機會。五金企業要有這樣的心態:我不是賣給你廉價商品,我賣給你的是優質服務和品牌保證,總之就是物美。當賣家而不是推銷員。
其次,五金企業在能力允許的范圍內進行轉型升級。五金企業應擺脫OEM的命運,才能打出自己的品牌,才能真正長久贏得利潤。總是當“剪刀差”的最低端,五金企業也只能是小心翼翼躲避著反傾銷守著那一點可憐的利潤。
再次,利用政策保護自己。緊固件反傾銷的勝利確實是提振人心。面臨各國的貿易保護政策,五金企業應尋找利于自己的條款進行反擊。突破貿易壁壘是良策,而不是無奈于“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反傾銷“沼澤”遍地的今天,五金企業自問,是否做好了迎擊“戰役”的準備?